考研结束以后为何依然未如释重负

时间:2023-04-19 11:58:32
考研结束以后为何依然未如释重负

考研结束以后为何依然未如释重负

高校硕士生是相对过剩

中国矿业大学大学教授,教育管理学博士生导师 丁三青

研究生毕业后也不好找工作,有数据表明,硕士研究生初次就业率已持续七年不如专科生。高校硕士生也出现过剩。但这种过剩其实是相对过剩,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现有的就业岗位相对饱和,这主要是指事业单位、国企、高校科研单位等就业岗位相对饱和。另一方面,有些地区、行业、岗位急需人才,但又招不到人才。特别是艰苦地区、艰苦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但很少人愿意去。出现所谓的结构性失业。

人才结构上出现相对过剩,既有政策不到位的问题,也反映出包括硕士在内的大学生就业观存在偏差。硕士生就业率低的状况短时间内不会有太大改变,从未来发展来看,改变要建立在各类人才的就业、收入大致合理前提下,也就是说,不能要求硕士生在就业率、收入方面一定比专科生高。应该是不管你拥有什么样的学历,只要适应岗位需求,做出成绩,就会获得好的岗位和报酬。

中专生、本科生、研究生都能满足不同的社会需求

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教授 景凯旋

由于大学增加和扩招造成高端人才市场供大于求,本科生因就业难而继续读研,最初看似缓解了就业压力,其实往往是在累积。为了舒解就业难而选择读研并不能最终解决就业问题,或者说,不是为了知识深造,而是为了推迟就业选择读研也意味着高学历的贬值。

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当让社会教育结构趋于合理分配。社会需求永远是分层次的,比如,应当恢复中专或职校,让中专生与本科生、研究生满足不同的社会需求。

学历只是装修,进入职场几年后就并不那么重要了

国家职业指导师 鲍金勇

求职者找工作一般都是凭着自己的'能力资源去竞争,因此了解自己的能力和优势是找工作最基础的求职准备。现在有些应届毕业生求职没有做好自己的定位,不清晰自己的能力和优势,不了解求职单位的需要,有些盲目。

用人单位招人的时候一定会考虑应聘者的能力和目标岗位的需求匹配度,这个匹配度一般主要考虑能力,其次再考虑潜力。所以能干好是用人单位主要的考量标尺,学历只是知识型能力的一种象征,并不代表实际工作能力。

从职业规划的角度来讲,合适是企业找人和用人的根本,也是人才自身的职业定位。从长远来看,这样的模式利于用人单位用人效益,也利于人才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

有的大学生选择考研比较盲目,盲目追求学历;有的大学生恐惧那么早进入社会,觉得校园有安全感,因此选择在校园里多呆几年。解决这些问题主要还是要加强在校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及早让他们接触职场和社会,让他们更清晰地判断自我、认清自我,找到自己的潜力、天赋和优势。如果将一个人比作一个商品房,房价的高低取决于房子所处的地段和周边环境,装修的好坏并不重要,就算装修得很好,如果买家不满意,也会选择重新设计装修,买家买下房子更多的是基于地段和和环境。所以一个人的商业价值就是他的天赋和能力,这是房子的地段和环境,而学历只是装修,在一个人进入职场几年后就并不那么重要了。这些道理要让大学生明白,尤其是让他们知道用人单位以结果为导向的思维模式,所以需要早定位早准备,去接受用人单位的检阅。

《考研结束以后为何依然未如释重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